制造企业的主营业务运转需要企业物流的支持,而企业物流的运转又要相应的物流体系的支撑。制造企业的“数据驱动物流”也是在这个物流体系中运转。那么制造企业该如何建设好企业所需的物流体系?关于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三个结合,即自营物流与物流外包相结合、自建系统与融入平台相结合和支撑现实业务与长期规划相结合。
一、自营物流与物流外包相结合
制造企业应该自营物流,还是应该将物流外包出去?这是行业内比较热的话题,至今还有人在探讨。但是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要将自营物流与物流外包相结合,现实中很多制造企业也是这么做的。但不足的地方是,自营物流与物流外包是割裂的,没有形成一体化的物流体系。而制造企业的物流互联网化,需要构建“自营物流与物流外包相结合”的一体化物流体系。
1、自营与外包的交接
即便制造企业将物流外包,但还是存在需要自营的部分,同时自营物流与物流外包在实际的业务流程中是紧密衔接的上下游,存在交接的问题。
制造企业的物流如厂区的仓储管理、订单出库以及区域性的成品分销中转管理等关键环节的物流是自营的。这些关键性环节与运输外包及库存管理外包是紧密衔接的上下游环节。制造企业的主营业务所涉及的物流全过程则会包括自营物流环节和物流外包环节,两种类型的环节存在各种交接。
以某日化产品品牌商为例,厂区物流自营,各大区域的分销中心自营,而厂区到分销中心的运输则外包给承运商。所以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厂区的出库及装车环节就是自营物流与物流外包交接的环节;而分销中心的到货验收及卸货也属于自营物流与物流外包的交接环节。
以某肉食品制造企业为例,厂区物流自营,终端门店自营,而出厂后的长途运输、库存中转和短途门店配送都是外包给第三方。所以厂区的出库和装车环节就是自营物流与物流外包交接的环节,门店的商品验收也属于自营物流与物流外包交接的环节。
2、现实中自营物流与物流外包
为什么制造企业要自营物流呢?因为制造企业有货源,有的企业每年的物流费用就要花几百万元甚至上亿元,那么自己干吧,肥水不流外人田,既然花费如此巨大,为什么又要把物流外包出去呢?这是因为自营物流需要投入车辆、人员、场地,成本及代价较高,成了制造企业的负担,不如把物流外包出去更合算。
就算是制造企业自营物流,也需要外包。比如,当客户订单比较小,且需要按时交货的时候,就得走零担或快递。因为不能只有两箱货就派个专车跑个上百千米,来回的油钱,就够支付零担或快递的运费了。将主体的物流外包出去的制造企业,也会保留有少部分的自营。因为物流外包通常不能保障企业的紧急送货需要,承运商在制造企业有紧急需要的时候,经常借故拖延,以此涨价,这不如自营个小车队来得实在。
还有的情况是,制造企业自营仓储部分,把物流运输部分外包出去;也有的是反过来,仓储外包而自营运输。究竟是自营物流,还是把物流外包出去,这得看企业现实的资源情况和主营业务的诉求。
上述两个例子表明,自营物流与物流外包涉及紧密的交接。但如何才能实现高效的交接?如何才能确保整个物流过程的货物安全?如何保障订单交付的时效?如何有效控制物流成本?这些都是制造企业需要考虑的物流管理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建立自营物流与物流外包相结合的一体化物流体系。
3、统筹自营与外包的一体化物流体系
从制造企业主营业务经营的需要出发,需要建立能够统筹自营物流与物流外包的一体化物流体系,才能有效地支撑制造企业供应链的高效运转。而一体化的物流体系,至少需要做到以下这三个方面:实现物流单据信息流转的实时透明;把握物流任务执行的实时动态;支撑交接环节的高效协同。
(1)实现物流单据信息流转的实时透明。这要求一体化的物流体系需要构建跨越合作伙伴之间的物流单据信息流转的互联网线上通道。从物流单据的视角来看,订单什么时候出库,什么时候装车,在途运输的进度如何,什么时候送达客户,客户是否签收,等等,这些属于物流单据的动态情况。只有构建互联网线上的单据信息流转通道,才能够实现物流单据流转信息的透明。
(2)把握物流任务执行的实时动态。这需要掌握每一个业务执行单位及个体的状态信息。例如,订单的货物已经出库,但是还没有装车,为什么没有装车呢?或许车辆在途,或许车辆在清洁,或许压根就无车可派,或许是在等叉车,又或许装卸师傅有点事临时缺勤。具体情况是什么,这就需要对执行业务的相关人员、仓库、设备、车辆等的状态进行把握。
(3)支撑交接环节的高效协同。这要求能够做出合理的交接计划和约定,要求交接各方之间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协同的基础在于信息的透明和对全局的把握,才能够做出合理的物流计划,才能够实现交接各方之间的有效协同。
制造企业要进行一体化物流体系建设,需要做到上述这三点,而做到这三点一定得依靠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平台。接下来就讨论物流信息系统与物流平台的问题。
二、自建系统与融入平台相结合
上文提到,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体系需要依靠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平台。那么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平台的作用是什么?制造企业应该自建系统,还是应该融入平台?答案是自建系统与融入平台的有机结合。实际上物流系统与物流平台是制造企业的一体化物流体系的一部分,即软件部分。
1、制造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
目前只有少部分的制造企业搭建专门的物流信息系统,而在现实中很多制造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被分割在各种类型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当中。物流信息系统通常被分割在企业的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OMS(订单管理系统)等系统之中。也有一些制造企业拥有相对独立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如WMS(仓库管理系统)、TMS(运输管理系统)等。
制造企业已有的这些信息管理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了企业供应链运转的效率。但从制造企业一体化物流体系的要求来看,这些系统彼此孤立,无法实现主营业务所要求的物流单据信息流转透明、业务执行过程透明和业务协同。
一体化物流体系所要求的物流信息系统,需要打通主营业务的信息链条,实现订单生命周期乃至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信息透明。只有这样,一体化的物流体系才能够采集到主营业务经营过程的“物流大数据”,才能够进一步地用物流大数据来驱动企业物流,促进企业供应链的效率提升。
2、制造企业需要依靠的物流平台
制造企业只有物流信息系统还不够,还需要依靠物流平台。关于物流平台,在第三章提到了物流业务协同平台、物流资源要素平台和物流垂直细分平台,这三类平台都是制造企业需要依靠的,目的在于从这些平台获取企业所需的物流资源,以便更好地提高自身企业的物流运转效率。
制造企业需要业务协同平台来提高企业物流运转的效率。业务协同平台中,有企业的物流业务运营平台和跨企业的物流协同平台。实际上制造企业的物流经营平台与制造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是重合的,只不过平台更加强调开放、信息流通和企业内部的业务协同。把制造企业所有物流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如ERP、CRM、OMS、WMS、TMS等)进行对接,就可以形成企业的物流业务管理平台。而跨企业的物流协同平台,则是制造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业务经营平台)与物流供应商以及其他合作伙伴之间的物流信息系统(或物流业务经营平台),通过对接而形成的平台。
制造企业还需要依靠物流要素资源平台来获取自身所需的资源,例如,从云运力平台获取运力资源,从云仓储平台获得仓储资源,以及从各类资源要素平台上找到合适的物流供应商进行合作。根据制造企业主营业务的特点,可以把制造企业的物流归属到不同的物流垂直细分领域。制造企业需要与物流垂直细分领域的物流平台对接,以便更好地获取行业的物流资源为己所用。总之,制造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与外界的平台对接将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因为“互联网+物流”的“透明、分享、协同”的运作原则要求制造企业与外界进行广泛对接。
三、支撑现实业务与长期规划相结合
物流业中经常有人阐述这样的悖论:不建物流信息系统是在“等死”,建物流信息系统是在“找死”(早死)!是否建设系统似乎是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这个悖论反映了企业在着眼于物流信息化及物流互联网化建设的时候,对如何拿捏好稳定与变革的平衡,存在患得患失的顾虑。
对一些制造企业而言,不仅存在上述的顾虑,还存在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值不值得的顾虑。因为现实中企业把物流业务外包了,从直观上来讲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应该是物流供应商的事情。但是不建设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会很不规范,物流效率低下导致供应链运转效率低下,似乎又是非要有物流信息系统不可。
存在这两个方面的顾虑,是因为没有很好地立足于企业主营业务的现实需要与长期发展规划相结合。很多企业寄希望投入物流信息化及互联网化建设会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同时也能认识到事物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也就陷入了左右摇摆并将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无限期拖延的情况。
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也需要着眼长期规划,例如需要着眼如何围绕产品生命周期大数据来规划系统的后期建设与升级。以生鲜食品为例,通过采集产品生命周期大数据,可以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数据链的查询,让消费者了解到食品的原材料来源、工厂车间处理过程、包装及仓储配送过程都是安全的,都是有据可查的。如果某个食品制造企业能先做到,那无疑是树立自身食品安全监管的标杆,肯定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但坦白讲,要真做到是不容易的,这需要对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做长期规划,并通过不断迭代更新和长期积累来实现。